弧形大屏、機械矩陣屏、裸眼3D……第七屆山西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太原展廳,以“宜居宜業宜游地 暢享錦繡太原城”為主題,圍繞“博物館之城”“國潮戲曲之都”“歌迷之城”等文化名片,通過創新的展陳形式、豐富的文化內容以及互動體驗,全面展示了太原市的文化發展成就。

  太原展廳不僅呈現了科技與文化的融合,更展現了太原在文化發展道路上的探索與成就,為觀眾帶來一場視覺與文化的盛宴。

  太原展館立足晉陽文化深厚的歷史底蘊,注重與近年來太原市涌現出的文化科技新成果相結合。

  在展現形式上,采用機械矩陣屏、10米弧形大屏、互動觸摸屏等13塊屏幕,運用XR交互、裸眼3D等現代技術實現跨屏互動,將文物文博、戲曲文化、非遺手工、文旅熱點等內容進行數字化呈現,用科技賦能文化表達。

  在材質上,采用自然木質、鋼結構、亞克力、炫彩藝術玻璃等材質,給人以傳統底蘊與現代科技交融的直觀感受。

  在圖飾上,采用晉祠、雙塔寺、古戲臺等標志性建筑物剪影和山西古建筑傳統紋樣,通過幾何化處理,增強現代感呈現效果。

  在色彩上,選用青綠色作為主色調,將“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科學指引融入整體設計理念,充分展現太原市堅持治山、治水、治氣、治城一體推進,再現“錦繡太原城”盛景的鮮活實踐。

  太原展館共分為“AI讓生活更美好”“博物館之城”“國潮戲曲之都”“歌迷之城”“非遺太原”“特色文創”六大板塊,集中展示了太原市在文化領域的多元成果。

  展館內共將展出30家企業的200余件展品,包含AI機器人、XR交互、古建創意珠寶、蛋雕、刻瓷、桂花元宵等,天龍山文物復制品、晉祠VR交相輝映,央視春戲晚精彩回放,戲曲頭飾臉譜美艷呈現。同時,圍繞不同展區主題,剪輯制作了多個宣傳片,利用大屏幕循環播放。展陳內容種類豐富、亮點紛呈。

  數智AI科技,展現未來已來。展館入口處的10米弧形大屏循環播放太原城市宣傳片,生動呈現了太原文化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成果。展演區域內,AI機器人矩陣成為焦點,全尺寸人形機器人、跳舞機器人等輪番上陣,配合動感音樂,以花式表演展現太原在人機交互領域的突出實力。在弧形屏后側新設“AI讓生活更美好”主題展區,重點展陳人工智能領航企業太原市優必學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的AI機器人矩陣,包含全尺寸人形機器人天工行者、人形機器人松延動力、跳舞機器人Alpha Ebot、宇樹科技機器狗Go2 Air等。

  文博文物,傳承歷史底蘊。圍繞“博物館之城”文化名片,打造文物文博主題展區。運用裸眼3D技術對天龍山石窟造像進行數字化復原,生動再現天龍山石窟藝術的精美絕倫;設置晉祠虛擬世界探索之旅、《指尖上的活壁畫》《晉祠古建數字互動沙盤》等交互體驗區,讓文物“活”起來;整合博物館線上資源,打造云上文博矩陣,借助數字技術手段,讓觀眾不出館也能云端感知文物的溫度。

  戲曲國潮,彰顯文化自信。依托戲曲文化和國潮新意,設置“國潮戲曲之都”主題展區。展區中央以晉祠水鏡臺為原型,搭建“戲在樓臺間,一步一戲眼”的古戲臺模型,上設大屏幕,播放中央廣播電視總臺《2025年春節戲曲晚會》宣傳片,營造“好戲連連”的熱烈氛圍。戲臺右側設置展柜,展覽展示八面威、帥盔、九龍冠等晉劇表演服飾道具,戲臺左側設置戲曲知識科普區,介紹“生旦凈末丑”等戲曲小常識。同時,現場還將開展手繪臉譜互動游戲,多維度、多形式、多樣態展示我市深厚的戲曲文化底蘊。

  歌迷之城,引領消費新潮。借助演唱會經濟的火爆出圈,設置“歌迷之城”主題展區。展區舞臺以蔡依林、周杰倫、周傳雄、張韶涵等知名歌手的公仔立牌、“歌迷之城 太原寵你”的宣傳口號及跳動的音符為主體,地面設置五彩光線,右側設置明星海報墻,營造出演唱會的熱烈場景,觀眾可以在此處拍照打卡留念。同時,設置大屏連續播放《在太原和你聽演唱會》《演唱會精彩花絮》等視頻,重點展現太原市聚力打造“歌迷之城”,提升服務品質,擴大文化供給,引領消費新熱點的實際行動。

  太原展館不僅注重展示內容的豐富性,更在互動體驗上下足功夫,讓觀眾在趣味中感受文化的魅力。

  打卡蓋章,解鎖太原文化密碼。為營造濃厚的觀展氛圍,引導觀眾趣味游覽、深度參觀,特別設計了“我在太原等你來”答題打卡集章活動。通過參與太原文化知識答題互動,領取“通關文牒”,在3處打卡點加蓋活動章,并在太原展館內選取任意角度拍攝9張照片,轉發朋友圈或抖音等社交平臺集贊。集章打卡不僅是一場尋寶游戲,更是本地觀眾與外地游客共同解鎖太原深厚底蘊的文化之旅。

  沉浸式體驗,感受科技與文化的交融。展區設置了元宇宙XR大空間體驗,通過頭戴式VR一體機,觀眾將置身火星基地內部,第一視角參與火星基地的建設,打卡航天員工作生活區域,真實感受火星飛行器帶來的顛簸刺激感,收獲身臨其境的交互體驗。設置北齊壁畫大頭貼、趣味拍報機等互動裝置,觀眾在拍攝完成后可一鍵保存電子照分享至微信、微博等平臺,極大地提升參觀體驗。

  非遺傳承,感悟太原匠心精神。設置滾元宵、手繪臉譜等非遺傳承類互動游戲,觀眾可親身體驗元宵和戲曲臉譜的制作過程,在互動體驗中感悟太原魅力。

文博會11地市展廳 內容豐富、亮點紛呈(圖1)

文博會11地市展廳 內容豐富、亮點紛呈(圖2)

  為參加第七屆山西文博會,臨汾設計搭建了美觀大氣且科技感十足的特色展館,籌備好了豐富多彩的文旅活動,精心挑選組織了43家文化企業、1600余件文化產品亮相文博會。

  臨汾展館以“不止小西天·臨汾皆如此”為主題。展館外觀最打眼的是巨型“威風鑼鼓”造型,一股磅礴之氣撲面而來,盡顯國家級非遺威風鑼鼓的精氣神,用空間化、沉浸式的方式讓人一下子就感受到了臨汾獨特的地域文化。

  走進“威風鑼鼓”里,內有乾坤。精品微短劇展區、家居文化展區、工藝美術展區錯落有致,聲、光、影和科技互動巧妙融合,站在這里,仿佛能穿越時空,真切感受到臨汾那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造型外面也不簡單,A級景區文創展區、博物館文創展區、非遺傳承展區、臨汾優選展區逐次排開,43家企業的1600多件產品集中亮相,讓人目不暇接。

  微短劇產業正在成為臨汾的一張新名片,臨汾以“騰訊視頻精品微短劇基地”為龍頭,正著力打造“微短劇之城”,創建具有國家級影響力的視聽產業新高地。臨汾展館在精品微短劇展區設置了微短劇拍攝區、觀賞區、點播區、AR體驗區等區域,并現場展示了微短劇拍攝情景。

  A級景區以文創、博物館文創、非遺傳承、臨汾優選為主,這里展示出的威風鑼鼓、翼城花鼓、霍州年饃、鄉寧紫砂壺等非遺項目和工藝品,做工精細,各有講究。還有隰縣的玉露香梨、吉縣的蘋果等地方特產,讓人垂涎欲滴。

  舞臺表演區更是熱鬧非凡。晉南威風鑼鼓敲起來震天響,翼城花鼓跳起來活力四射,蒲劇絕活、鄉寧民歌、吉縣嗩吶等非遺節目表演讓人耳目一新,還有紫砂技藝展示、非遺面塑制作……參觀者還可以在這里對弈,體驗堯造圍棋與現代圍棋的不同。

  臨汾市還設立了鄉寧縣、侯馬市兩個特色展區。鄉寧縣展區在N4展館,共132平方米,將圍繞“愛臨汾·贏未來”“山鄉寧靜·康養福地”“文旅融合走在前做表率”三個主題,深度整合鄉寧最具代表性的文旅康養資源,進一步宣傳推廣“大美云丘一座山、戎子干紅一瓶酒、紫砂文創一把壺”三張文化名片,淋漓盡致地展現鄉寧特有的縣域文化;侯馬市展區在省文旅廳展館,圍繞侯馬盟書“盟誓春秋·信約天下”主題,把侯馬盟書的故事講得明明白白。

  臨汾市博物館設計開發了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全國首臺超大空間移動式博物館即山西省文物局&臨汾市博物館“文明號”移動博物館,在N7館核心位置展示。

  此外,蒲縣秀奎麥烙畫專業合作社,入選山西紅色文創產品展區;臨汾花果文化創意有限公司入選文創山西專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翼城花鼓”,受邀為山西省文化傳承發展典型案例發布儀式進行開場表演。

  博物館文創系列絕對值得細品。臨汾市博物館從晉侯鳥尊、陶塑、古建模型這些文物里找靈感,設計出的行李箱、帆布袋、筆記本,既有文物的影子,又特別實用,藝術性和實用性都兼顧到了。

  陶寺遺址博物館圍繞觀象臺、鼉鼓、土鼓這些寶貝搞創作,復原的古觀象臺模型、帶鼉鼓元素的飾品,讓中華文明的智慧之光有了新的表達方式。

  晉國博物館把博物館標志性建筑和紫藤花結合起來,加入AR技術,流沙被設計成了紫藤花瓣飄落的樣子。

  此外,鄉寧紫砂壺系列、山西晉巨隆青銅雕塑藝術有限公司的文創產品、隰縣小西天景區的“千佛庵懸塑·3D全景相框”、堯都平水繡手工藝品公司的“平水繡·小西天觸摸燈”、霍州霍嬤嬤食品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帶來的兩米多高的年饃塔,都是寓意滿滿的文創精品。

  臨汾展館四周精心設置了四處打卡點,“洪洞廣勝寺飛虹塔”“跟著悟空游臨汾”“以晉侯鳥尊為原型的亞洲杯飛碟射擊比賽吉祥物——尊寶”“霍州非物質文化遺產年饃塔”。這四個風格迥異、內涵豐富的打卡點,宛如一幅立體的臨汾文化拼圖:既有世界級的物質文化遺產(廣勝寺),又有創新打造的沉浸式體驗IP(跟著悟空游);既有承載歷史、面向未來的文化使者(尊寶),又有扎根民間、活色生香的非遺瑰寶(霍州年饃)。它們共同訴說著臨汾“不止小西天”的精彩故事,臨汾館邀請每一位觀眾在互動打卡中,深度感受這片土地跨越古今、包羅萬象的獨特魅力。拿起手機,在展館轉角遇見一個多元、生動、充滿驚喜的臨汾。

  文博會期間,臨汾將舉辦多場重點活動:8月22日10:00,臨汾市文化產業招商推介簽約專場文藝演出將在瀟河國際會展中心N1館主舞臺上演,屆時將有翼城花鼓、蒲劇絕活等精彩節目展示;8月21日14:30,同一舞臺將舉辦“盟書一甲子”侯馬盟書發現六十周年系列活動發布會;8月23日上午,“歌聲里的鄉寧”鄉寧民歌專場演出也將在這里放歌。臨汾市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借著文博會的東風,展示臨汾文化改革的成果和對外的好形象,讓當地的文化產業更興旺,把臨汾的文化品牌做得更大、更強、更優,讓臨汾的文化影響力、軟實力和美譽度再上一個臺階。

文博會11地市展廳 內容豐富、亮點紛呈(圖3)

  第七屆山西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晉城展區堅持務實、節儉、高效的要求,按照“形象展示+文創展覽+產品展銷”的模式,通過采用數字賦能、情境再現、展示展演、文創市集等方式,一體化設計、數字化演繹、開放式布展,展示晉城文化創新創造活力迸發的生動局面,展示晉城新時代文化強市建設的最新成果,展示晉城文旅康養融合發展的城市名片。

  山西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是我省規格最高、規模最大、影響力最強的文化盛會。對于各市來說,不僅是一次展示、交流,更是一場趕考。

  2025年,恰逢晉城建市40周年。因此,對于晉城市來說,參加第七屆山西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承載著更多的使命和期待,意義重大。

  晉城市制定了《參展工作方案》,成立了工作專班,專班下設5個工作小組,多次召開籌備會議,推動各項籌備工作有序推進。隨著博覽會開幕時間的臨近,晉城展區的參展內容也漸漸向外界顯露出芳容。

  據介紹,晉城展區圍繞“激發創新創造活力加快文化強省建設”的展會主題和“東方古堡、人間晉城,云錦太行、詩畫晉城”的展區主題,通過文化形象、文化體驗、縣區市集、文創大賽四個板塊,通過組織展覽、交易、演示等活動,展現新時代文化強市建設的最新成果和“晉善·晉美·晉城”的城市品牌。

  晉城展區以北方山水畫派之祖、唐末五代晉城著名畫家荊浩的《匡廬圖》為背景,構建晉城特色展示空間。展區頂部有二十八星宿圖,展區設置有二十八星宿文創市集,體驗板塊有玉皇廟二十八星宿VR漫游和星宿家族情感陪伴機器人互動,文藝演出有大型舞蹈《二十八星宿》,現場鐵、瓷、木、石、繡等各種材質的二十八星宿文創作品更是星羅棋布。

  晉城展區設置縣區文創市集板塊,按照一縣一主題、一縣一特色的原則,通過“九頭十八匠”、“二十八星宿”等六個文創市集,開展晉城六縣(市、區)特色文創產品銷售,促進現場采購洽談、簽約交易。

  在此屆文博會期間,晉城展區將開設“晉城手造·太行有禮”專題展區,集中展示晉城市第七屆文化創意產品展示大賽入選作品。

  文博會期間,晉城展區將推出晉城博物館的二十八星宿VR漫游;晉城本土數字文化企業開發的大型游戲《長平之歌》。

  8月25日,是第七屆山西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晉城主題日活動。屆時,晉城展區的玉皇廟二十八星宿VR漫游、大型游戲《長平之歌》體驗、星宿家族情感陪伴機器人互動、“鏊響千年味見晉城”晉小鏊烙煎餅和“中國村咖”咖啡拉花品鑒、非遺文化項目木版年畫現場體驗、舞蹈《二十八星宿》和古樂器塤演奏等文藝表演將作為重點參觀項目迎接參觀者前來體驗。

文博會11地市展廳 內容豐富、亮點紛呈(圖4)

文博會11地市展廳 內容豐富、亮點紛呈(圖5)

  當指尖摩挲過那件流失海外、如今以精湛技藝“歸家”的龍紋琉璃磚復制品,當目光在故宮太和殿屋脊瑞獸琉璃復制品的恢弘陣列前久久凝視,當王維數字人穿越時空與你對話……踏入第七屆山西文博會晉中展區,歷史變得如此鮮活。

  晉中,資源豐富、文脈綿長。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三項“國字號”榮譽,是晉中文化魅力的三大國家級背書。本屆文博會晉中展區圍繞“怡然見晉中”城市文旅形象,以文化傳承與創新發展為設計理念,采用開放式布展,突出晉商故里特色,劃分了8個展示區域和2個功能區域。

  在晉中展區的核心位置,一組龍紋琉璃磚的釉色閃耀著深邃的光澤,其高浮雕紋飾透著雄渾與大氣。它們的真身燒制于明代嘉靖至萬歷年間,如今陳列于英國大英博物館中國館內。國家級非遺介休琉璃燒制技藝傳承人劉開寶,在甲辰龍年以驚人毅力完成了等比例復燒,讓這20塊凝聚明代山西琉璃巔峰技藝的瑰寶以另一種形式“歸家”。這一作品于2024年被CGTN央視國際頻道報道,向世界展示了中國非遺傳承、彰顯了大國工匠精神。

  與之輝映的是一套體量在原造型基礎上放大三倍的故宮太和殿屋脊瑞獸琉璃復制品。從騎鳳仙人到行什,這套作品采用了一體塑形燒成的創新技藝,改良了傳統琉璃燒制技藝中大型作品(造像)分塊拼裝的傳統技法,保持了作品的完整性,提升了流暢性和藝術效果,并在塑形細節上體現了相較官氏琉璃制式更為靈活、多變的特點。這些琉璃巨構,生動地展示著傳統工藝在新時代中的技術進步。

  轉身之間,歷史長河已匯入數字浪潮。王維城市IP數字人通過人工智能大模型對話屏,邀請觀眾與千年前的詩人“把酒言歡”;巡檢機器狗與教育陪伴機器人則展示了科技進入文化保護與傳播領域的無限可能。傳統與未來在此刻奇妙交融,文化體驗的邊界在數字技術加持下正在重構。

  展區內,活態傳承無處不在。平遙推光漆器溫潤如玉、祁縣玻璃器皿流光溢彩,它們曾入選國禮和山西外事禮品的藝術精品,更是晉中人家日常生活中的優雅點綴。

  百年老字號“芝馨昌香房”邀你沉浸式感受香文化的魅力。創立于1713年清康熙年間的芝馨昌香房,傳承至今已有十一代,作為北派合香香方配伍技藝非遺保護單位,在展臺區域將還原北派古法制香場景,觀眾可以沉浸式體驗制香過程。

  晉中展區精心劃分了文物保護、非遺活化、文旅融合、高校文創、數字文化、鄉村振興、精品文藝、煙火集市8個展示區域,鋪開一幅文旅深度融合的壯麗畫卷。

  榆次老城IP文創、左權紅色旅游文創等產品,展現了“三大主題、九大業態”的文旅融合新場景;山西農大、晉中信息學院等高校文創產品,彰顯了晉中駐地高校青年力量對文化創新的技術驅動;左權扶貧開發投資有限公司、山西榆膠健康產業開發有限公司的特色農文旅產品,則印證了文化資源如何有效轉化為鄉村振興的澎湃動能……而“煙火集市”茶香氤氳,特色美食與工藝潮玩琳瑯滿目,文化消費變得可觸、可感、可帶走。

  文博會期間,“怡然見晉中”文旅推介與“暢游到靈石”文創新品首發將輪番登場,左權小花戲、太谷形意拳等非遺表演將綻放魅力。此外,祁縣、平遙兩個專業鎮展區也將各展風華——祁縣以“璃光晉韻·喬家風華”為主題,500余件玻璃器皿折射匠心;平遙則聚焦牛肉非遺技藝與平遙推光漆器技藝,山西省平遙牛肉集團有限公司、平遙唐都推光漆器有限公司攜數十種精品,詮釋傳統產業的守正創新。

  晉中在此次文博會期間,還精心推出了29個優質招商項目,靈石商業綜合體、昔陽大寨創5A景區、祁縣昭馀古城開發等赫然在列,總投資額達111.4億元。展會期間,涵蓋數字沉浸體驗、文創產業園建設、玻璃器皿銷售推廣等領域的5個項目將集中簽約,為晉中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晉中展區的每一件展品、每一項活動,都如一塊塊精心打磨的琉璃磚,共同構筑起“晉商故里·以創新創造鑄就文化新輝煌”的宏大敘事。當人們在龍紋琉璃磚前駐足,在與數字王維進行穿越時空的對話,在非遺表演的鼓點里沉醉,在專業鎮的精品前流連,你將觸摸到晉中深厚文脈的強勁心跳,感受到晉中在新時代揮毫寫就的文化自信答卷。

文博會11地市展廳 內容豐富、亮點紛呈(圖6)

  本屆文博會上,呂梁市以“汾酒故鄉英雄呂梁”為主題,精心組織呂梁展館。呂梁展館的核心理念是以“山河為卷,IP為魂”構建沉浸式呂梁文化地標,打造可感、可觸、可傳播的立體文化IP矩陣。

  呂梁展館以“流動的呂梁史詩”為空間理念,突破傳統展陳邏輯,緊扣“英雄魂、汾酒香、生態韻、商道智、藝術美”五大核心,突破傳統,構建“天·地·人”三重文化磁場。

  踏入展館,仰望穹頂,目之所及是呂梁堅韌山脊在藍綠光影交織中勾勒出的不屈脊梁。那象征黃河的金色光帶,如九天銀河奔涌而下,磅礴氣勢撲面而來——這是大地的血脈,是自然的史詩。俯首腳下,金色光瀑匯入地面,幻化成巨幅“天地·互聯畫卷”。千年非遺的指尖技藝、壯美山河的四季流轉、文旅融合的璀璨華章,在動態卷軸上流淌不息。指尖輕觸,掃碼點亮,游客瞬間化身為呂梁文脈的續寫者,親歷“天光入卷,指尖續文脈”的奇妙互動,古老土地在數字時代煥發新生。

  展廳左側是“山河鑄魂·紅色脊梁”板塊。以革命歷史為核心,深度挖掘呂梁紅色文化資源,聚焦晉綏邊區革命紀念館、紅軍東征紀念館、“四·八”烈士紀念館、劉胡蘭紀念館,結合珍貴歷史文物、文獻檔案、影像資料(呂梁文藝作品劇照)等史料進行布展。這里陳列了《呂梁英雄傳》各個版本、呂梁作家寫的書和寫呂梁的書籍,生動講述了呂梁兒女浴血奮戰的革命故事。紅色脊梁展區結合VR觀展技術,讓英雄家書“發聲”,讓游客多感官體驗先輩英烈的革命生活。

  與紅色脊梁輝映的展館的另一側是呂梁歷史沿革。竹簡造型的背景墻徐徐展開,清晰勾勒出呂梁跨越兩千余載的行政建置史詩,記錄了呂梁從東周時期到現代撤地設市的過程。書簡的形式更好地體現了這片土地歷史的厚重感。

  呂梁展館的第二個展區“千年汾香·匠心傳承”入口處,一面電視墻后隱藏著名為“呂梁書新卷·版畫繪振興”的藝術長廊。百幅精美的版畫,生動刻畫了呂梁100個旅游示范村的嶄新風貌。方寸之間,是綠水青山的生態畫卷,是特色產業的蓬勃生機,更是鄉風文明的和諧圖景,形象地訴說著呂梁鄉村振興的豐碩成果。

  展區左側是呂梁非遺的瑰麗殿堂。這里不僅有靜態展示,更是一個充滿活力的互動場域。呂梁為文博會量身定制的吉祥物“呂小文”和“呂小博”俏皮可愛,擔當著非遺體驗的向導。文博會期間,剪紙、皮影、面塑、秧歌、道情戲等非遺項目的傳承人將親臨現場。觀眾可在傳承人手把手的指導下,體驗剪紙的巧思、感受面塑的溫度、哼唱幾句地道秧歌。非遺,從歲月深處走入時代生活,從乏人問津到門庭若市。

  創新是永恒的生命力。“呂韻文創工坊”展區將呂梁深厚的文化基因注入現代設計。杏花村酒瓶變廢為寶成為了優雅燈飾,磧口古鎮風貌印制于絲巾之上,平添了古風雅韻;中陽剪紙紋樣裝點著時尚手包,多了幾分喜慶氣氛……這些“呂梁元素”不再是簡單的符號復制,而是經過精妙轉化融入了新時代的日常生活,實現了“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文創理念。

  呂梁展館最左邊的墻面,是“生態畫廊·大美呂梁”的視覺盛宴。巍峨的骨脊山、險峻的北武當山、古樸滄桑的磧口古鎮等呂梁市的重點景區,通過高清影像與藝術裝置,將呂梁的山水之雄奇、人文之厚重展現得淋漓盡致。

  墻上巨幅呂梁市地圖,清晰標注著串聯重點村的旅游路線。中央電子屏幕循環播放著各個重點村的四季美景與文化故事。這是呂梁學習踐行“千萬工程”經驗、推動鄉村全面振興的華彩答卷。

  2023年4月,呂梁市委農村工作會議部署集中力量打造100個鄉村旅游重點村。截至2025年7月,已有84個重點村“成型成景”,其中離石區的王營莊、彩家莊等7個村成功躋身國家3A級旅游景區,成為新晉網紅打卡地。2024年,這些美麗鄉村累計接待游客486.8萬人次,實現營收8605.8萬元,有效帶動了村民就業增收,讓綠水青山真正轉化為金山銀山。這些村落將自然之美、人文之韻、生活之趣完美融合,成為人們尋覓山水、寄托鄉愁的理想之地。

  磧口古鎮在展館中占據獨特地位。展區中心復刻了一條古風古韻的磧口商業街景。青石板路、斑駁磚墻、古樸招牌,瞬間將觀眾帶入了“九曲黃河第一鎮”往昔的繁華中。這不僅是一個懷舊的場景,更是一個展示呂梁物華天寶的窗口。依托這個平臺,呂梁各縣(市區)的特色產品——從汾陽的醇香美酒、柳林的甘甜紅棗,到臨縣的精美剪紙、嵐縣的生態雜糧琳瑯滿目,向外界集中展示,極大提升了產品的知名度與影響力。行走其間,仿佛穿越千年,指尖觸摸到的是歷史的肌理,呼吸間感受到的是時光沉淀下來的厚重“風華”,深刻理解了呂梁文化基因中勇毅與開放并存的多元特質。

  呂梁展館,以“山河為卷”,將自然的雄渾、歷史的深邃、精神的偉岸、技藝的精妙、鄉村的蝶變盡收其中;以“IP為魂”,讓紅色文化、汾酒文化、晉商文化、非遺文化、生態文化等核心IP鮮活起來,形成強大的傳播矩陣。它不僅僅是一次成功的展覽,更是呂梁向世界發出的一張立體、生動、充滿自信與魅力的文化名片。在這沉浸式的文化磁場中,每一位游客都完成了一次對英雄呂梁、文化呂梁、大美呂梁的精神朝圣與深度對話。

文博會11地市展廳 內容豐富、亮點紛呈(圖7)

文博會11地市展廳 內容豐富、亮點紛呈(圖8)

  在展區設計上,朔州市展廳突出城市主題、地方特色和產業屬性,圍繞“朔風古韻,塞上綠洲”主題,突出展示朔州市大力學習弘揚右玉精神,推動高質量發展成就,形成古典與現代交融,歷史厚重與生態文明協同的視覺感受。

  朔州市擇優遴選到40余家參展企業,300余種參展商品亮相第七屆文博會,朔州市將充分利用這一文化產業投融資服務平臺優勢,推進朔州市文旅項目招商引資工作。

  朔州市展廳設置了大型LED屏,在展會期間將播放朔州市最新城市宣傳片及各縣(市、區)宣傳片,展示該市發展成就;播放話劇《右玉》和電影《深深眷戀》片段,播放廉政劇目《尉遲恭》《李林》《王家屏》等。

  朔州市地處我省北部、晉蒙交界區域,內外長城之間,是伴隨改革開放應運而生的一座新興城市。

  朔州古韻悠長,人文薈萃。這里是早期人類棲息地,4.5萬年前的峙峪人在此獵馬,形成了獨特的“峙峪文化”;這里是屏衛三晉北大門、民族文化交融前庭院,自古中原農耕文明和草原游牧文明在此碰撞交流,譜寫了民族融合的壯麗詩篇;萬里長城和茶馬古道在右玉殺虎口交匯,見證了晉商輝煌。

  朔州市是塞上生態康養園,先后被授予“國家園林城市”“全國十大文旅融合特色創新示范市”等;這里是改革開放試驗田,改革開放以來第一個中外合作項目山西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礦就誕生于此;這里也是右玉精神發祥地,該縣獲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等榮譽稱號。

  據朔州市委宣傳部介紹,第七屆山西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朔州展廳設置包括“學習弘揚右玉精神”朔州形象展示、朔州形象宣傳和融媒體中心成果展示、AI功能和長城文化展示區、文旅資源展示區、陶瓷產業展示區、非遺文化展示區、文化形象與產業展示區和農文旅產品展示區八大展區。

  設計上,朔州市展廳突出城市主題、地方特色和產業屬性。朔州是右玉精神發祥地,民族文化交融的前庭院,展廳在設計上,圍繞“朔風古韻·塞上綠洲”主題,突出展示朔州市大力學習弘揚右玉精神,推動高質量發展成就,形成古典與現代交融,歷史厚重與生態文明協同的視覺感受。

  突出地方特色,展示文化遺產保護利用成果。展廳采用應縣木塔、崇福寺、殺虎口等代表性設計元素,通過燈箱展板、巨型木塔模型等的具象化展示和非遺工藝作品及技藝展示,著重講好朔州故事,彰顯全市全面提升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水平,推進文化遺產活化利用取得的成果。

  突出產業屬性,展示文化高質量發展成效。在展陳設置上,突出“文化+”的理念,展示朔州市在加快陶瓷專業鎮建設、推進媒體融合發展、推動文旅高質量發展等方面取得的成果,在展館中增加文化科技融合元素,引入AI機器人交流、AI打卡拍照等互動設計,突出文化科技融合成果,提升朔州文化影響力。

  據介紹,文博會前,朔州市就組織全市文化企業積極參展,面向全市宣傳文化系統開展參展企業及產品征集活動,擇優遴選參加本次文博會。共征集到40余家參展企業,300余種參展商品,內容涉及文旅融合、文化創意設計、非遺和工藝美術等多個品類,能夠滿足觀展人員多元化的消費需求。同時,將充分利用我省第七屆文博會這一文化產業投融資超級服務平臺優勢,推進朔州市文旅項目招商引資工作。

  在主要活動安排方面,首先,在場館主舞臺組織開展主題形象宣傳活動,展示朔州市以崇福寺、應縣木塔、廣武國際滑雪場、右玉生態康養度假區等為代表的豐富的古建、冰雪、康養等文旅資源。組織朔州市文旅集團、崇福寺景區、應縣木塔景區、廣武國際滑雪場開展項目推薦和重點景區推薦,擴大朔州市文化旅游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同時,在朔州展廳開展一系列展演展示活動,包括具有朔州地域文化特色的朔州大秧歌、右玉道情、踢鼓秧歌等非遺劇目展演以及刻瓷、烙畫、柳編等非遺工藝展示以及打卡集章活動等。

  近年來,朔州市積極推進文物數字化保護,完成了朔州市博物館館藏珍貴文物數字化保護項目、應縣館藏珍貴文物數字化保護項目等,完成應縣廣盈倉等14處市保單位數字化項目,完成崇禎觀等28處市保及以下文保單位彩塑壁畫數字化項目。

  推動文化遺產活化利用。建設完成“朔州文旅云2.0”新型智慧文旅服務平臺,上線個地方特色文化專題數據庫。打造《長城博覽在朔州》VR數字博覽平臺。啟動“智慧應縣木塔”項目,還原復刻木塔一至五層的五大探索場景。

  朔州市著力推動“文旅+”產業布局,連續成功舉辦塞上朔州長城旅游節、朔城區馬邑文旅季、“右玉風 西口情”生態文化旅游季、“暢游美麗朔州·品味塞上綠都”文旅消費季等活動,打造應縣木塔、山陰廣武長城、平魯鳳凰古城、懷仁金沙灘等文旅品牌,形成文旅消費“引爆點”和“增長點”。

文博會11地市展廳 內容豐富、亮點紛呈(圖9)

  本屆文博會,忻州市展廳緊扣本屆文博會“激發創新創造活力加快文化強省建設”主題,以“文躋九原博雅秀容”為主題,全面展示忻州文化體制改革成效、文化產業發展新貌及廣闊發展前景。

  忻州擁有深厚的歷史底蘊與獨特的文化魅力,悠久的歷史孕育了無數的記憶與傳奇。“關城文化”作為忻州歷史文化的顯著標識,承載著過往的繁華與滄桑,是地域精神與歷史脈絡的重要象征。本次忻州展臺提取“關城文化”符號打造外造型,旨在運用這張形象名片,凸顯忻州獨特文化,吸引更多關注目光,讓更多觀眾自覺走入忻州展廳,傾聽忻州精彩故事,領略忻州特色風采。

  主造型的三道“關門”以數字屏幕的方式呈現。分別為崇山峻嶺中的雁門關、偏頭關和寧武關,三道“關門”設計為“打開”的形態,既包含了歡迎觀眾走進忻州的寓意,也蘊含了忻州在新時代發展背景下,“守關不守舊”的開放包容姿態。

  本屆文博會忻州展臺共劃分七大展示區域,分別是領略“忻”風采展示區、傳承“忻”文化展示區、走進“忻”非遺展示區、消費“忻”場景展示區、體驗“忻”文旅展示區、攜手“忻”征程共贏區(招商洽談區)以及網聚“忻”產品帶貨區(直播帶貨區)。

  忻州市委宣傳部有關負責人表示,為進一步優化觀眾的觀展體驗,切實提升忻州展臺在展會中的聲量與吸引力,在現有展示內容基礎上,創新引入互動打卡活動。通過一系列兼具趣味性、參與感和文化韻味的互動活動,打造出集多元體驗于一體的文化空間,使展區做到處處有亮點、區區有特色。

  在領略“忻”風采展示區,創新運用多屏聯動技術,構建一個沉浸式、全景式的展示空間。忻州古城、雁門關、五臺山等特色文旅名片和綜合形象宣傳片將一一呈現,觀眾將在極具視覺沖擊力和感染力的畫面中,感受忻州獨特而迷人的城市魅力。

  開幕式當天,安排歌舞展演活動;在傳承“忻”文化展示區,設置“雁門關下、黃酒飄香”品鑒區。觀眾可以在這里品一杯黃酒,感受雁門關下的悠悠歲月和深沉的文化韻味;在走進“忻”非遺展示區,擬邀請名師大家現場展演,以一方良硯,書寫文化匠心;在消費“忻”場景展示區,觀眾可以現場品味忻州美食,感受忻州大地的豐饒與醇厚,品味這片土地獨特的韻味與風情。

  在體驗“忻”文旅展示區,設置多個具有代表性的打卡點,它將引領觀眾開啟一場探尋忻州文化的獨特體驗,讓觀眾可以深入了解忻州的文化底蘊和旅游資源。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的展臺前,觀眾可以選取自己喜歡的明信片,紀念觀展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

文博會11地市展廳 內容豐富、亮點紛呈(圖10)

文博會11地市展廳 內容豐富、亮點紛呈(圖11)

  運城展館是一場精心籌備的文化盛宴,通過科技感十足的表現方式、豐富多元的展陳,讓您領略運城深厚的歷史底蘊與蓬勃的文化活力,讓您仿佛置身于河東大地的歷史長河中,感受華夏文明重要發祥地厚積薄發的魅力。

  踏入運城展館,您首先會被一股融合著古老與現代的氣息所包圍。最引人注目的當數智慧AR冰箱貼展示區,這里就是一個通往運城文化深處的神秘入口。拿起手機,輕輕掃描冰箱貼,剎那間,3D動畫在屏幕上躍動起來。您能看到解州關帝廟的雄偉建筑,香煙裊裊中的虔誠信徒,仿佛能聽到悠悠的鐘聲在耳邊回響;您能瞧見鹽湖在陽光照耀下波光粼粼,鹽工們辛勤勞作的身影若隱若現,生動地呈現出運城獨特的鹽池文化。

  這些通過數字技術活化的場景,將運城的歷史文化以一種前所未有的方式帶到您身邊,讓您與歷史“親密接觸”。

  一旁的多媒體互動展示區同樣吸睛。巨大的屏幕上,運城的歷史變遷如畫卷般徐徐展開。從遠古時期人類在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到歷代王朝在這里留下的深深印記,每一個重要的歷史節點都以生動的動畫、詳實的史料和專業的解說呈現。您可以通過觸摸屏幕,自主選擇感興趣的歷史片段,深入了解運城在不同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風貌,仿佛穿越時空,親身見證這座城市的發展脈絡。

  運城豐富的文化資源孕育了眾多知名IP,在本屆文博會上,這些IP以全新的姿態融入日常生活用品,煥發出別樣的光彩。

  在燙烙畫展示區,一幅幅精美的燙烙畫吸引著眾人的目光。其中,以關公、哪吒等熱門文化IP為主題的作品尤為突出。藝術家們憑借精湛的技藝,在木板上用烙鐵勾勒出細膩的線條,將關公的威風凜凜、哪吒的活潑靈動展現得淋漓盡致。這些燙烙畫不僅可以作為精美的裝飾品掛于家中,更將運城的傳統文化與藝術審美完美結合,成為兼具實用與收藏價值的文創精品。

  來到文創產品售賣區,琳瑯滿目的商品讓您目不暇接。印有運城特色古建筑圖案的筆記本,紙張順滑,封面設計精美,讓您在書寫時仿佛能感受到古建筑的古樸韻味;帶有運城標志性文化符號的鑰匙扣,小巧玲瓏,讓您可以把運城的文化記憶隨身攜帶;還有融入運城民間傳統圖案的絲巾,材質柔軟、色彩絢麗,佩戴頸間盡顯優雅,同時也傳播著運城的文化魅力。這些文創產品將運城的特色IP從歷史的塵封中帶出,走進人們的日常生活,讓文化觸手可及。

  運城的非遺項目數量在全省首屈一指,而運城展館宛如一個非遺的寶庫,眾多非遺項目在此集中展示,每一項都凝聚著運城人民的智慧與匠心。

  絳州澄泥硯制作區,傳承人將向參觀者細細講述制作澄泥硯的復雜工序,從采泥、澄泥、制坯,到雕刻、燒制,每一步都飽含著對傳統技藝的堅守與傳承。澄泥硯質地細膩,色彩溫潤,是中國四大名硯之一。在展區內您可以近距離觀察硯臺上精美的雕刻圖案,感受那一刀一刻間流淌的歷史韻味,還能親手觸摸澄泥硯獨有的細膩溫潤,體會非遺技藝的獨特魅力。

  永濟惠暢老粗布展區里五彩斑斕的老粗布制品十分吸睛,床單、被罩、衣物、手帕等應有盡有。老粗布采用傳統的手工紡織工藝,質地厚實,透氣性好。紡織藝人將現場演示織布過程,梭子在經緯線間來回穿梭,發出有節奏的聲響,織出一段舊時光。您可以親手觸摸老粗布粗糙而溫暖的質感,挑選一件心儀的老粗布制品,將這份來自運城民間的質樸與溫暖帶回家。

  此外,還有河津固鎮窯的陶瓷、絳縣金錢石雕刻等非遺項目也在展館中精彩亮相。這些非遺技藝不僅是運城文化的瑰寶,更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文博會的舞臺上閃耀著獨特的光芒。

  這一屆文博會上的運城展館不僅僅是一個展示平臺,更是一個交流與創新的碰撞場所。

  在展館的中心區域,設置了文化交流互動區。這里將舉辦多場文化主題講座,邀請運城當地的文化學者、非遺傳承人等,為您深入解讀運城的歷史文化、非遺技藝等。您可以與他們面對面交流,提出心中的疑問,聆聽專業的見解,拓寬對運城文化的認知視野。

  同時,還將有文創設計工作坊在此開展。來自各地的文創設計師們匯聚一堂,圍繞運城的文化元素展開創意碰撞。他們以現代的設計理念和手法,對運城的傳統文化進行重新詮釋和創新設計。您可以參與其中,與設計師們共同探討,為運城文創產品的創新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說不定,在這里誕生的某個創意,未來就會成為風靡市場的爆款文創產品。

  第七屆山西文博會期間,在運城展館您將收獲一場視覺、聽覺、觸覺全方位的文化盛宴。無論是古老文化的現代演繹,還是傳統技藝的匠心傳承,抑或是文化交流的創新火花,都將讓您對運城這座城市有全新的認識與感悟。

文博會11地市展廳 內容豐富、亮點紛呈(圖12)

  巍巍太行,湯湯濁漳。長治,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孕育形成太行精神的紅色沃土。漫長悠久的歲月,賦予這片大地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展開了長治市波瀾壯闊的文化發展長卷,絢麗多姿的文化魅力令人贊嘆。第七屆山西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開展之前,山西晚報·山河+記者就長治展廳建設情況進行了探訪。

  在采訪中,長治市委宣傳部有關同志介紹,長治展廳立足長治豐厚的歷史文化資源、獨特的太行山水稟賦,確立“上黨從來天下脊”的核心展館主題,通過“水土為根→人文成韻→精神鑄魂→文創育人”的敘事脈絡,精選700余件展品進行展示展銷,涵蓋瓷器、堆錦、彩塑、石頭畫、潞黨參、沁州黃小米等優秀非遺作品、文創產品和名優特產,讓觀眾沉浸式了解長治、讀懂長治、品味長治。

  走進長治展廳,入口處以長治核心標志性古建筑“上黨門”為原型設計,展館分為五大區域,即中央舞臺區和環繞周邊的“一把泥土生萬物”“一方山河育錦繡”“一種精神耀千秋”“一域文創薈新苗”四大主題展區。

  來到中央舞臺區,首先映入記者眼簾的是弧形LED巨屏畫卷背景。巨屏展示“海內懸塑之冠”——觀音堂懸塑等數字內容。每天10:00、14:00、16:00,9枚音階的青銅戰國編鐘準時奏響,清脆悠揚的編鐘之聲,與古箏、古琴交相呼應,一曲古樂演奏讓晉國的禮樂篇章重現,盡顯古風古韻,晉風晉韻,成為太行山水影像共譜“人樂山相和,天地共回響”的千年絕唱。

  在“一把泥土生萬物”主題展區,展示以長治一方水土孕育的非遺技藝為重點,展品盡顯“古建魂脈·窯火千秋”。展區榫卯斗拱結構展架,正是長治“中國古代建筑博物院”的微縮注解,陳列著水土孕育的匠心瑰寶。

  八義窯紅綠彩瓷,是世界上最早的彩色瓷器,誕生于1000多年前的北宋時期,被譽為“世界彩瓷鼻祖”“中國陶瓷史上的第一抹彩虹”。

  上黨堆錦,以絲綢為墨書寫立體史詩——潞綢覆面,棉胎塑骨,金箔勾畫,“堆絹成錦,盛唐遺韻入上黨”。

  太行石頭畫,創作者利用石材本身所具有的形狀、質地和紋理進行藝術構思,憑借深厚的繪畫功力進行創作。通過把畫和石頭本身特質的結合,升華和提升石頭的自然之美,給予它新的生命,讓一塊普通平常的石頭鮮活了起來。

  彩塑作品,在黏土里摻入少許棉花纖維,搗勻后,捏制成各種人物的泥坯,陰干后,先上粉底,再施彩繪而成。此次所用作品均由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史延春老師創作。山西彩塑在世界美術史上是獨一無二的,觀山西彩塑一眼可覽千年華彩之美。

  在“一方山河育錦繡”主題展區,這里以展示長治山水人文滋養下的生活哲學為重點,品味著潞州古府的人文風情。設置藥茶體驗區、中醫問診區、潞黨參展示區、潞酒品鑒區,配合竹影燈光、流水聲效,營造“曲水流觴”的天人合一意境。

  藥茶體驗區體驗長治藥茶文化。中華茶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在中國的茶系中,長治正在打造第七大茶系——藥茶。在禪茶體驗區的產品就是長治藥茶。長治藥材歷史悠久。人說山西好風光,表里山河藥茶香。

  潞黨參展示區重點展示長治市潞黨參及相關開發產品。2011年8月,平順潞黨參登記為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2020年4月,國家發改委、農業農村部在平順建設全國唯一的黨參原生境保護區——山西省長治市潞黨參原生境保護區。2023年9月,山西長治黨參栽培系統入選為第七批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現已開發有潞黨參口服液、黨參茶、黨參酒、黨參膏、黨參脯、米炒黨參等初深加工產品,以及黨參烏雞湯、黨參排骨、黨參小米粥、黨參夾棗等功能藥膳。

  潞酒品鑒區設置潞酒品鑒臺和售賣區,“潞酒一過小南天,香飄十里醉半山”,說出了潞酒的美好,而唐代詩人王績“夜闌霜起歸者少,陌路相逢醉人多”的贊譽,更是以詩篇記錄了盛唐時期,潞酒作為貢酒的崇高地位,遙想當年,長安城中酒肆專設潞州閣,而今人又以酒共情,雖相隔千年,卻仍能同品盛世繁華。

  長治是中國革命根據地紅色文化展示區,是八路軍總司令部和中共中央北方局所在地,是華北敵后抗戰的指揮中樞,更是偉大太行精神的孕育地,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和豐厚的紅色文化積淀。全市登記的革命文物達843處,省級不可移動革命文物167處,占全省總數的近1/4,數量居全省第一。“一種精神耀千秋”主題展區以展示太行精神圖文、智能互動屏為重點,配以金燦燦

  沁州黃小米展銷區域展示沁州黃小米及相關開發產品,清康熙皇帝御賜“沁州黃”,以皇家貢米而久負盛名,系山西小米的代表,享有“天下米王”和“國米”之尊號。沁州黃小米色澤蠟黃,晶瑩透亮,顆粒圓潤,狀如珍珠,民間諺語謂“金珠子”、“金珠不換沁州黃”。沁州黃小米綿軟可口,清香撲鼻,且營養豐富。中醫學認為,沁州黃小米味甘,性微寒,有清熱、利尿、消腫及滋陰之功效,系晉東南乃至北方廣大地區人們傳統營養食品、滋補佳品。

  以展示“太行元素”文創產品為重點,配設黎侯虎制作工坊現場體驗,立體呈現近年來長治文創發展優秀成果。

  “一域文創”展區主要為長治學院文創展示區,其中包含了非遺文創、原創手作等,既體現傳統文化特質又具備現代審美潮流、既蘊含地方文化色彩又符合年輕人消費特點的眾多文創產品,形成了彰顯長治特色、蘊含長治基因、飽含長治味道的文創產品。

  黎侯虎制作工坊。在本次展覽中的布老虎,均是產自長治的民間藝術品。有被稱為“中華第一虎”的“黎侯虎”,有威風凜凜的“潞王虎”,還有吉祥如意的“威風虎”。此外,本展區還加入文化科技融合元素,引入AI打卡拍照、全息3D裸眼成像等設計,增強展區吸引力。

文博會11地市展廳 內容豐富、亮點紛呈(圖13)

文博會11地市展廳 內容豐富、亮點紛呈(圖14)

  第七屆山西省文博會大同展廳主題為“中國古都天下大同”。大同展廳整體設計是一本翻動的書,以“大同”二字為書的封面,各展區分布書頁之中。大同是一本厚重的書,述說著古都的歷史積淀,譜寫著未來絢麗的華章;多彩的大同,每一頁都大有不同。

  大同展廳的框架主結構分能源之城、算力之城、文化之城、縣區板塊四個章節,觀眾互動、文創展示、文藝表演、地域IP、裸眼3D穿插于整體展臺,形成環繞互動流線。

  俯瞰整個大同展廳的展位布局,呈現出一個“火”字的形狀。這一別具匠心的設計并非偶然,而是蘊含著深刻的寓意:希望大同這座城市能夠在未來的發展道路上“火”起來。

  超寫實3D數字人“花木蘭”是大同參加本次文博會文創矩陣的一個亮點。這件融合了傳統美學與數字科技的杰作,由大同日報傳媒集團聯手中華書局旗下古聯數字傳媒傾力打造,不僅完美復現了人們心目中《木蘭辭》主人公的經典形象,更讓傳唱千年的女英雄在數字世界里獲得了新生。

  在2025年深圳文博會上,這位代表山西參展的“數字將軍”一出現就驚艷全場——她目光冷峻、身披北魏甲胄,甲片閃爍著清冽光澤,纖毫畢現的發絲隨著全息投影的微風輕盈舞動,成為全場鏡頭追逐的焦點。從“花木蘭數字人”到“木蘭”文化IP,運用數字技術激活文化基因,在虛擬與現實的交匯處重新定義城市故事。曾以“煤都”聞名的大同,在資源型城市轉型的大潮中,正以一場“文化煥新”模式破局。

  大同鬧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在參展的文創企業中頗具代表性,這是一家以文化創意設計、文化旅游研發為核心的本土企業。其公司在2024年推出的“佛小伴”IP系列,以本土文化為內核,融合潮流萌態設計,成為山西文旅產業的代表性符號產品。“佛小伴”IP系列形象設計元素部分取材于大同云岡石窟、懸空寺、華嚴寺等雕塑文化,作品設計汲取了中國古代雕像人面頭飾風格和神話故事的內涵,融入現代卡通動漫的可愛靈動。自2024年5月上線以來,“佛小伴”系列上新衍生品240余款,還在持續增長中。截至2025年5月銷量突破80萬,市場占有率穩居行業前十,彰顯了市場吸引力和增長潛力。

  由大同市尚瑞文化傳媒有限責任公司出品的北魏藍系列文創產品,圖案靈感來源于大同市博物館館藏文物北魏玻璃器,它把最早的莫蘭迪色審美潮流融入貴族生活,柔和優雅的顏色與通透晶瑩的質感相結合,成為貴過黃金的珍寶。北魏玻璃器對后世玻璃器工藝的發展產生過深遠的影響,也反映出北魏時期大同的繁盛,折射出北魏文化的輝煌。1500年光陰如梭,這抹藍化作了古都天空無邊無際的“大同藍”。

  令人期待的是,在文創矩陣中,增加了以融入大同元素的文創咖啡、文創雪糕、文創甜點、文創餅干、文創飲品等,大家大飽眼福的同時還能大飽口福。

  據了解,“東南有好戲”的精彩片段將在展廳現場上演,這里有跨越千年的故事回響,或藏著邊塞古城的豪邁風骨,或裹著絲路駝鈴的悠長余韻。光影流轉間,能瞥見歷史深處的印記;演繹交錯中,可觸摸古城曾經的溫度。只需靜靜感受,便能讀懂大同作為歷史節點的獨特氣韻。東南有好戲,再現了北魏平城的錦繡芳華,構筑了宏大立體的絲路敘事,在光影交融和活化演繹中共赴一場穿越古今的約定。能夠讓現場觀眾大飽眼福的還有“千年微笑”表演。舞蹈靈感源于華嚴寺合掌露齒菩薩,其塑像堪稱遼塑珍品,蘊含深厚文化底蘊。舞臺上,演員將以靈動舞姿,重現菩薩的端莊與微笑,舉手投足間盡顯古典之美。讓大家從中領略大同遼代彩塑的獨特魅力,感受這座古城穿越千年的文化積淀,體會藝術與歷史交融的無限韻味。

  山西晚報·山河+記者獲悉,此次展區的另一大亮點,是令人耳目一新的裸眼3D展示區。無需佩戴任何輔助設備,游客只需駐足,便能透過先進的全息投影與光影渲染技術,沉浸式觸摸大同名勝古跡的千年脈搏。

  大同展廳還準備了很多現場互動項目。在文創美食區,將為觀眾帶來一場獨特的咖啡文化體驗。通過先進的3D打印技術,將大同的珍貴文物以逼真的造型呈現在咖啡的奶泡上,使每一杯咖啡都成為一件藝術品。這不僅是一杯咖啡,更是一個連接歷史與現代的文化窗口,讓人們以一種全新的方式感受大同的歷史文化魅力。

文博會11地市展廳 內容豐富、亮點紛呈(圖15)

  陽泉,是“一城陽光,泉漾太行”的瑰麗畫卷,它正以獨特的魅力吸引著世人的目光。雄踞要塞的天下第九關娘子關,傳頌著忠義故事的藏山,書聲瑯瑯的冠山書院……共同勾勒出這座城市的文化底蘊。作為中國共產黨創建的第一座人民城市,百團大戰的主戰場之一,紅色基因早已深深融入這座城市的血脈。這里既有刻花瓷、砂器等傳統工藝的匠心傳承,又有石評梅的才情風骨和劉慈欣的科幻世界,傳統與現代在此交相輝映。行走三晉大地,陽泉的獨特魅力令人沉醉。近年來,陽泉市委高度重視文化產業發展,將參加本屆文博會作為展示城市新形象的重要窗口。

  本次文博會陽泉展區,以“文韻、如畫、紅色、技藝、活力”五大主題精心布局,全方位展現陽泉深厚的文化底蘊、宜居的城市環境、感人的紅色歷史、精湛的非遺技藝和蓬勃的數智產業,旨在讓每一位觀眾都能感受到陽泉文化發展的豐碩成果。

  詩詞中的陽泉,穿越古今。元代元好問途經大陽泉村時曾感懷:“見說陽泉好春色,野夫乘興欲東來。”明代喬宇尋訪娘子關瀑布泉時贊嘆:“石乳不通滄海底,浪花高疊翠峰閑。”近代郭沫若夜宿陽泉時驚嘆:“飆輪迎月入陽泉,燈電照明半壁天。”文物里的陽泉,熠熠生輝。在全國現存最早的武廟建筑——陽泉關王廟感受唐宋遺風,在藏山祠聆聽藏孤救孤的忠義傳奇,在冠山書院接受圣賢教誨,“文獻名邦”的美譽在三晉大地愈發閃亮。鄉村里的陽泉,鄉愁綿長。漫步石評梅故居小河村,探訪千年古村大汖村,品味漾泉故里大陽泉村,慢跑長城腳下的娘子關村,處處都是家的味道。

  陽泉四季分明、氣候宜人,森林覆蓋率達28.5%,是一座山水相依的宜居之城。這里的山,雄奇壯美。獅腦山、藏山、雁子崖、十八盤盡顯太行雄姿,翠楓山綠意盎然,紅巖嶺丹霞奇觀,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效顯著,萬物和諧共生。這里的水,溫婉動人。北有四季流淌的大汖溫泉,南有中國北方最大的巖溶泉——娘子關泉,桃河、滹沱河、溫河、綿河穿城而過,碧波蕩漾,水韻悠長。

  近代風云際會,從平定發端的保礦運動席卷全省,轟動全國,譜寫了維護國家主權、保護民族權益的愛國壯舉。抗日烽火中,陽泉作為百團大戰主戰場之一,七亙大捷、獅腦山鏖戰、血戰磨河灘等戰役可歌可泣。如今,獅腦山上的百團大戰紀念館靜靜矗立,成為激勵后人的精神豐碑。1947年5月,陽泉解放建市,成為中國共產黨創建的第一座人民城市。78載春秋,見證的不僅是城市的發展,更是一部黨領導城市建設與發展的生動史詩。

  在泥與火的淬煉中,陽泉的刻花瓷、砂器等國家級非遺技藝薪火相傳,平定紫砂煥發新生,瑩玉陶瓷“春碗”連續多年入選央視春晚文創產品。在味與養的融合中,三八席、連翹茶、黃瓜干、桃仁月餅等地方美食與文化產業深度融合,實現了傳統技藝的生產性保護。在雅與俗的交織中,剪紙、刺繡、布老虎等非遺產品豐富著百姓生活,通過家庭制作、集中售賣等模式為鄉村振興注入非遺力量。

  新時代的陽泉,改革活力持續迸發。電影《銀圓山莊》、晉劇《鑄城》、廣播劇《礦山華佗》、情景劇《遇見娘子關》等文藝精品百花齊放。文藝志愿者深入基層,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文旅+百業”深度融合,賦能城市更新與鄉村振興。“桃河市集”“娘子關半程馬拉松”等品牌活動輪番登場,劉慈欣故鄉科幻文化活動周引人注目。開放的陽泉正以自信姿態走向世界。

  本次文博會陽泉展區設計遵循三大原則:一是通過多種形式展示文化資源和發展成果;二是突出“中共創建第一城”紅色主題;三是集中展示砂器陶瓷等非遺技藝和創新產品。展會期間,陽泉還將推出現代晉劇《泥火情》演出,以國家非遺“平定砂鍋”為載體,謳歌工匠精神。非遺傳承人還將現場展示制作技藝,讓觀眾近距離感受非遺魅力。必一運動必一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