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這幾年持續聚焦核心產品和技術,減脂增肌,騰訊云已經成為云市場上極具競爭力的‘健碩參賽者’。”在9月16日至17日舉辦的2025年騰訊全球數字生態大會期間,騰訊集團高級執行副總裁、云與智慧產業事業群CEO湯道生作出上述表態。

  湯道生并未披露騰訊云的營收與盈利情況。根據騰訊二季度財報,2025年第二季度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業務收入為555億元,較上年同期的504.4億元增長10%。其中,企業服務收入增速較近幾個季度有所加快,主要受企業客戶對AI相關服務需求上升所帶動,包括GPU租賃、API Token使用以及商家技術服務費的增長。

騰訊湯道生:不以低價換收入聚焦平臺與核心產品(圖1)

  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等媒體采訪時,湯道生指出,過去云計算行業普遍存在以規模為導向的增長模式。為快速擴大營收和市占率,部分云廠商的收入結構較為復雜,包含大量非核心、利潤微薄甚至虧損的項目,如硬件轉售、項目集成、短信服務等。這種“虛胖”并不能體現云廠商的核心技術能力,長期不利于企業健康發展。

  基于此,騰訊云在過去數年主動調整戰略,削減不可持續、非自研的低質量收入,將資源與精力集中到核心自研產品研發與優化。

  在研發層面,騰訊更加面向落地,圍繞具體業務場景開展深入研發。騰訊云副總裁、騰訊云智能及優圖實驗室負責人吳運聲表示,用戶在實際應用中的問題會反哺產品與技術優化。其舉例稱,本次大會發布的混元3D 3.0模型、智能體開發平臺ADP、AI編程工具CodeBuddy等,均來自對真實場景需求的持續打磨。

  從結果看,湯道生表示,自研產品的收入增長已“非常健康”。一方面,音視頻、即時通訊、游戲云、數據庫等核心賽道的領先地位得到鞏固;另一方面,騰訊云聚焦平臺與核心產品,將集成與應用開發空間更多留給生態伙伴。據公司披露,通過合作伙伴實現的收入增速顯著高于行業平均,商機規模同比增長約330%。

  “減脂增肌”同樣提升了出海時的差異化優勢:在小程序平臺與游戲云等自研產品的支撐下,海外客戶數同比翻倍。湯道生透露,無論在國內還是海外,騰訊云均實現了高雙位數增長。考慮到行業競爭激烈、整體價格下行,這意味著實際業務規模增速可能高于營收增速。

  湯道生介紹,AI浪潮下,市場對云基礎設施的需求毋庸置疑,在模型與Agent層面,基于騰訊云與多行業客戶的合作案例,亦帶來新的收入機會;在SaaS場景,AI能力正在形成更強的客戶需求,有望催生新的商業模式。

  在中國,隨著AI推動產業轉型與數字化需求持續增長,必一運動(B·SPORT)市場空間仍將擴大。當前,騰訊云將更多精力投入模型與服務等關鍵層面。IDC數據顯示,2024年下半年中國公有云PaaS市場中,騰訊云以11.7%的市占率位居第二,僅次于阿里云的24.4%;華為云、亞馬遜AWS、中國電信的市占率分別為10.6%、9.2%和8.5%。

  他同時坦言,AI仍處投入期,需要持續加大投入。對模型廠商而言,商業模式尚不明朗,在高度競爭環境下面臨挑戰,需要尋找健康、可持續的路徑。當前,騰訊更關注如何以更高效率、最優成本實現AI的規模化使用,而不僅是解決單點用戶痛點。在ToC側,元寶、IMA等AI原生應用仍處投入期,暫未深入推進商業化,重心仍在打磨產品體驗。必一運動(B·SPORT)